2023-10-11 18:28:49 | 手快留学网
随着大家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走出国门,到国外接受教育。现在出国留学的人可以分为两类人,一类是自身学习以及自觉性都比较好,再加上家庭条件相对比较优渥的学生。还有一类是本身学习并不怎么样,完全是靠着家里的关系和金钱,才能得到在国外受教育资格的人。
但是不管怎么说,对于留学生来说,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环境,离开了自己多年来生存的祖国以及自己熟悉的父母,家人和朋友,肯定会面临着许许多多的挑战。而且这些挑战是全方位,多角度的,比如很多留学生可能会面临交流障碍,文化差异,习俗差异等多种多样的困惑,在这个过程中,留学生们的心态就会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觉得对于留学生们来说,一定要保持非常好的心态,才能够在异国他乡,更好的生活下去。
首先,一定要打破自己的舒适圈。绝大多数的中国孩子在性格上相对比较内敛。但是到了国外之后,可能会发现很多外国人的性格和中国人是完全不同的,中国人是比较讲究迂回和中庸之道的,但是外国人是非常直爽的性格,所以说一定要打破自己的生活习惯以及处事习惯,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当地的圈子当中去。
其次,一定要有好的心态,不要觉得自己出国留学了就低人一等。我们的国家现在也是非常强大的,所以就算在国外留学真的坚持不下去了,回我们国家之后也可以再考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好的大学,也能够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和比较安稳的人生。
最后我觉得一定要勇于尝试,对于那些生活在异国他乡的孩子们来说,可能没有。家人的帮助和朋友的陪伴,所以在这个时候,一定要锻炼自己的能力和个性。
除了上面所说的这些。我觉得对于留学生的家长们来说,也应该及时跟孩子保持联系,掌握孩子的动态以及心理活动。
在国外读书,该怎么摆脱孤独感?
时值大多数留学生们踏上异国他乡的土地,开启自己的留学生涯之际,回答这个问题,真的很有些现实的指导意义。
出国留学人员为何 心理问题 突出?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出国留学人员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之一。而随着出国留学人员的增加,尤其是 2017年出国留学人员首次超过60万 ,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但近年来出国留学人员的心理问题日益增多,而且因为心理问题而导致的极端事件时有发生。 手快留学网
其实,留外学生出现问题早就有报道。早在1991年11月1日就读于 美国爱荷华大学 的中国博士留学生卢刚在校园中射杀数人的“ 卢刚事件 ”,在当时曾震惊中美两国,也引起了一场关于中国教育弊端的讨论。但在国内的媒介没有从卢刚的心理分析入手,而是反思国内教育的畸形,倒是 受害者 时任爱荷华大学安.柯莱瑞的3位兄弟举行了 记者招待会 ,以她的名义捐出一笔资金,宣布成立安.柯莱瑞博士国际学生心理学奖学基金,用以安慰和促进外国学生的心智建康,减少人类悲剧的发生。
近期的案例,如 章莹颖案 ,到现在都是国内外舆论关注的焦点,也说明出国留学群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实际上,出国留学尽管让人羡慕,可事实却是在国外生活并不比在国内容易,语言的差异、生活习惯的不同等原因使有些出国留学人员不能适应,而家人又不在身边,有些事无法释怀,心理长期压抑才会有种种过激行为。
但是出国留学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长期以来,一直被忽视。
家长们
以为送出去了,自己的任务就完成了,
国内的学校
认为已经送出去了,自然不会有问题了,而在留学的地区,因为种种原因,这些
留学生又不愿主动
寻求帮助,造成了留外学生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疏导,容易引起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这是造成出国留学人员事实上处于“三不管”境地的主要背景。
出国留学让人羡慕,可事实却是在国外生活并不比在国内容易,语言的差异、生活习惯的不同等原因使有些留学生不能适应,而家人又不在身边,有些事无法释怀,心理长期压抑才会有种种过激行为。
这里涉及到出国留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留学适应力,或者称为异文化适应力。相对于知识储备、语言能力,出国留学人员的异文化适应力更为重要!然而,适应力是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因为了弄清楚异文化适应力的概念,我们首先要在理论上进行探讨。在我主持进行的一项外交部的研究课题中,曾对外交官的适应力进行过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个个体如何适应国外环境的理论模型,称为“PKU-PRISM模型(北大棱镜模型)”。该模型认为个体的异文化适应力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测评手段客观地测量出来的。
该模型是在基于文献查阅,并对外交部的访谈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出来的。简而言之,适应力应该包含五个大的维度:人格特质(Personality)、角色认知与
自我效能
(Roles and self-efficient)、创新意识(Innovation)、社会技能(Social skill)和动机与
心理健康
水平(Motivation and mental health)。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五个角度对个体的适应力进行科学的测试。
当然,理论模型要真正用起来,还需要将其转换为可以操作的结构。因此,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根据我在外交部研究中得到的数据和积累的经验,考虑到出国留学人员在知识、技能方面都应该能够达到一定的要求,而且可以通过各种书面考试即可进行选择,我们的编制了一套测试系统,其侧重点在于对人格特征、情绪控制与自我认知、动机和心理健康三个方面的测查。
如何提高自己的适应力,摆脱孤独感呢?从上述理论模型我们大致可以知道。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调整:一是动机层面,一是自我认知层面,一是稳定的心理特质层面。但是,很显然,稳定的心理特质是难以改变的,尤其是那些出国上大学,或者读研究生的人员,要改变自己的人格特质,变得更外向,更有 亲和力 ,估计难度比较大。只是是有意识地改变自己在这些方面的一些行为。
第二个很关键的做法,是 改变自己的认知 !当碰到困难,遇到挫折的时候,如果你对同样的情景,采取不同的认知方式,得到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你在留学过程中,碰到下面的日常生活情景:
假设你很幸运得到赴某 发达国家 留学的机会,并由此结识了同一所大学的中国学生小A和小B。尽管不住在一起,但三人相处融洽,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日常生活互相照料,互通信息……。但某天,你发现小A和小B两人结伴去商场买打折用品,逛街,看电影…,还在 朋友圈 里高调炫耀…。你感到很愤怒,都是好朋友,为什么甩下我?
此时此景,你会怎么想呢?
第一种想法是这样的:
这个小A,太不够朋友,明明知道有限时打折信息,为什么不告诉我?明显是有意疏远我。不告诉我也罢,为什么告诉小B?他们俩合伙来对付我…,这两人都没安好心…,还发朋友圈,故意气我不是?看我明天怎么对付她们……
你能够想象出来,持有这种想法的留学生,会有什么结果呢?TA可能会
接下来,对同样的场景,让我们换一种认知方式。 第二种想法是这样的:
这个小A怎么回事?突然不理我了,是不是最近出了什么问题?明天找她问问去,顺便跟她吃个饭,小B也好久不见了,也跟她联系下,看看明天能不能聚齐?……
持有这种想法的留学生,会有什么结果呢?TA可能会
可见,同样的场景,你的解读方式不一样,行为的结果也完全不同!
第三个很关键的做法,是改变动机。这点主要是要主动寻求 社会支持 。当你踏上异国他乡,开始你的留学生活的时候,你原来所倚靠的社会支持体系可能会不再起作用。远在国内的父母、亲朋好友,顶多也只能是通过微信给你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啦。举例来说,如果你感冒了,无论你给男/女朋友打多少次电话,TA能做的,恐怕也只是耐心地、温柔地劝你“吃点药,多喝点开水,好好休息一会儿.....”,这些安慰,并不能治好你的感冒!而住在你隔壁左右的同学或者邻居,才是能够直接把你送到医院,帮助你康复的求助对象!因此,尽量跟留学所在国的学生进行交往,多交朋友,多利用当地的社会资源,才是你平安留学的重要保障。
以上就是如何安慰出国留学生 在国外一个人住,学业压力大又孤独,我该怎么办?全部内容了,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关注手快留学网。2023-08-17 23:06:45
2023-08-20 01:20:14
2023-12-12 20:55:50
2023-12-13 04:44:04
2023-12-13 04:02:12
2023-12-12 21:15:54